贵阳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回复: 0

阴陵泉穴位位置图,曲泉和阴陵泉的位置(教您几个关键穴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5 13: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阴陵泉穴位位置图】:阴陵泉穴位位置图(阴陵泉穴位),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
  • 1、女性补气,男性排湿,教您几个关键穴位
  • 2、阴陵泉穴位位置图(阴陵泉穴位)1、女性补气,男性排湿,教您几个关键穴位女性要养血气
    绝大多数女性要经历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特殊生理过程,即经、孕、产、乳。这四个阶段中会耗损大量气血,因此,调养气血对女性来说尤为重要。中医认为:女性要维系经、孕、产、乳的正常,血是必不可少的物质。
    现代女性大多承担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负担,如果不注意调养,很容易出现气虚、血虚,甚至气血两虚。
    如何看一个人是否血气足?

    气虚:自汗,头晕耳鸣,疲倦无力,气短懒言,舌淡脉弱。
    血虚: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手足麻木,心悸多梦,健忘,唇甲色淡,舌淡脉弱。
    若气血不足,则以上两种症候都会出现。有些气血两虚的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量少、月经延期或闭经等月经失调的症状。
    但值得注意的是,气血两虚跟贫血不是一回事。贫血是西医概念,只要我们做一个全血分析,报告结果就可以明确是否贫血。
    而气血两虚是一个中医证候,只要参考上述症状基本可以诊断了。气血两虚的人去做全血分析,结果可能是完全正常的,但也可能异常,即气血两虚合并贫血。
    四大穴位揉一揉1、月经前
    合谷穴、太冲穴

    合谷穴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即是穴。
    太冲属足厥阴肝经,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合谷、太冲四穴合称为四关穴,是人体经脉气血运转的关键通道。把合谷和太冲四个穴位合在一起用,我们称为“开四关”。关是指身体气血运转的关口,也就是说,当气血运行到特定关口的时候我们要把它打开,就像打开电灯开关一样。这四个部位就是打开开关的部位,所以具有调节全身的功能。经前按摩这4个穴位有利于经血疏泄。
    2 、月经后
    三阴交穴、血海穴

    三阴交,穴位名意指足部的肝、脾、肾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三阴交在内踝尖上直上3寸,约4横指处,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就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血海属足太阴脾经,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处。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即是穴。
    经后按摩三阴交、血海可以起到健脾益血,调肝补肾的作用。
    上述穴位,可以指腹轻轻按揉,每个穴位5分钟,或用艾条悬灸10分钟。
    男性要排湿很多男性吸烟、饮酒多,喜食肥甘厚味、烧烤冷饮之品,加上工作繁忙、缺乏运动等,容易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停聚,聚湿生痰,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所以,调查发现,男性患者多见湿热质和痰湿质。
    有痰湿证或者湿热证的人有哪些表现?
    常有头晕、神倦乏力、肢体沉重、食欲不振、胸闷、有痰、腹胀,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或排泄不畅,或大便黏滞不爽,舌苔白腻。
    若有热,可见黄腻苔等症状,湿多或热多表现还有差异。
    要改变这些状态,我们平日里需注重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调整,饮食上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健运脾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莲藕等。
    五大穴位摁一摁
    1、内关穴
    此穴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位置:位于手腕横纹上两寸,在手腕上两筋之间,即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使用拇指或食指按揉内关穴,每次两分钟,注意手法轻柔,可两手交替进行,有刺激感即可。
    2、 中脘穴
    此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作用。
    位置:位于上腹部,肚脐向上4寸,即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可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在中脘穴做推揉加轻微的按揉,每次操作2分钟~3分钟。
    3 、足三里穴

    此穴可调养后天之本,补中益气。
    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可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按压时使足三里处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分钟,每分钟可按压20次左右。
    4 、阴陵泉穴
    此穴具有排湿健脾的功效。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此穴做按揉操作,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操作两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5 、条口穴
    此穴具有调理胃肠,清热利气的功效。
    位置:位于犊鼻下8寸,小腿前外侧当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用拇指按揉条口穴,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操作2分钟~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2、阴陵泉穴位位置图(阴陵泉穴位)   阴陵泉穴位位置图(阴陵泉穴位)
    经常因口角流涎、枕巾沾湿而影响睡眠?甚至说话时口角唾沫外溢?如果是,那您可以经常这个穴位,告别口角流涎的尴尬!
    阴陵泉
    穴名:
    该穴位于膝关节内侧,膝高突似丘陵,而为脾经合穴,五行属水,如山陵下泉水涌出,与外侧阳陵泉位置相对,故名阴陵泉。
    穴性: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具有补益脾气、清热利湿之功。中医学认为口角流涎和脾胃积热或脾虚不敛相关,且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直接与唾涎生成相关。
    饮食不化、积热于脾胃,热邪上扰舌下,则唾涎外迫而溢流;脾气亏虚不能固摄唾涎,则见涎流口角。按揉阴陵泉穴,既可健脾益气以固津液,又可清泻脾胃积热,足可针对病机,让您告别口角流涎的“小烦恼”!
    取穴法:
    在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以拇指循小腿内侧上推,至膝关节下可触及向内上方弯曲之处,该弯曲旁凹陷处即为阴陵泉)。
    法:
    行指揉法,将拇指指腹置于穴位上,其余四指于小腿前固定,拇指稍用力按揉,以感觉酸胀为度。每次按揉约5分钟,每日可行多次。
    艾灸法:
    对于饥不欲食、消化缓慢的脾虚人群,可采用艾条悬灸的办法。将点燃的艾条置于距离穴位皮肤3-5厘米处,以穴位局部感觉温和为度,悬灸约20分钟,每日灸1-2次。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贵阳圈 |网站地图

    GMT+8, 2023-4-2 01:38 , Processed in 0.1563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