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回复: 0

如何对对联,古代经典对联(如何对人家的对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6 10: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如何对对联】:如何对对联,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
  • 1、如何对对联
  • 2、如何对人家的对联?基本要点在这里1、如何对对联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2、如觉行圆满,功德严庄。心平积福,欲重遭殃。
      3、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4、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
    2、如何对人家的对联?基本要点在这里对联,从字面上讲,是对和联,即有对有联。
    它是个整体。立意,用辞,语言风格等,要和谐统一。
    《联律通则》的六大要素是必须知道的1、字句对等(字数相同)2、 内容相关(形对意联)3、 词性相当(词性对品)4、 结构对应(结构相同)5、节奏相应(节律对拍)6、平仄对立(对仄相谐)

    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上下联内容上的交流,情感上的呼应,语言的和谐,力道的平衡等。
    人家上联写春光明媚,你去对个雨雪霏霏,就不着调了。
    对句,必须和出句的宗旨或意境等在一个层面上。好的对句有四个字可以概括:工稳雅切。工,就是工整,什么是工整?符合联律通则。在结构平仄修辞等各方面完美应对。稳,就是气势相当。就是与出句的思想深度,主题大小,情感的浓淡,等等方面,做到和谐平衡。对句的气势,可以在与出句保持平衡的基础之上,稍稍高于出句。不宜低于出句的气势,或者无节制的一味拔高。雅,就是用于精准凝练,大方合体,遣词造语,意境高远。切,就是要与出句形成关联,找到共同主题,并完美配合出句,深入表达这一主题。

    那么如何才能很好的对句呢?
    首先,要仔细阅读出句,对出句有深刻的理解。
    第一点,要先找到出句的方向,出句到底要表达的什么,文字的指向性是什么。是议论,。是抒情,是写景,还是借景生情。找到出句想表达什么,是对句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点,要找到出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更要分析出句的语言风格。出句的思想情感,情绪变化,下笔的力道的轻重缓急。
    第三点,看看出句中,有没有一些被赋予具体含义的,诸如梅兰竹菊之类的特定词语,以及注意出句有没有运用典故,化用前人句子等等。
    第四点,看看句子中,有没有一些拆字,重字,谐音,顶针等等技巧。
    第五点,看看出句者有没有一些特定的数字,颜色,人名,地名等等需要特殊考虑的对仗。

    做过这些准备工作之后,就可以具体构思了。
    第一步,是明确主题。这是对句的核心。找到出句的写作角度,如何分析出句的写作角度可以适合于哪些主题之内,然后再为对句挑选一个适当的写作角度,让出对句互相配合,服务于一个完整主题之下。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法,正对,反对,流水对。看看哪一种,更适合主题的表达与深化。
    第三步,选取合适的修辞方法,与出句相呼应。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这是《声律启蒙》里面的一小段,可作抛砖引玉之用。
    明晰基本规则,下面是应对的方法。

    大致上分为三种:
    (一)正对:上下联形成并列关系,互为补充、衬托,从相同的角度去表现主题。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清·梁同书)
    能受苦,肯吃亏,都是从正面阐述为人之道。
    (二)反对:上下联形成并列关系,从相反的角度去表现同一主题,上下对比,在内容上形成对立统一。仗义每从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 (明·曹明佺)
    (三)流水对:上下联之间,或上承下接,或层层深入,或作转折,或提出假设然后结论,或先言条件后言结果,或由因而果、由果推因……这样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上下联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的联,称为流水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这两个句子,前后都有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对对联,形式上对上了只是初级功夫,形对意联才难。
    做到意联,须气脉顺畅,内容丰富,主旨合一。处理不好,就会形成我们所说的“隔”或“合掌”。
    隔,就是上下联没有任何关系,风马牛不相及;合掌,就是上下联意思完全相同,下联没有延展或深化,这都是对联创作的大忌。而在对句阶段,当我们见到一个句子时,不要急于对字,先看清出句,揣摩它的含义,它要营造一种怎样的氛围,想想出句者要在句子中表达的情怀,然后再在此基础上选取恰当的意象成句,,对出句加以补充,延伸或深化,使之与出句形成一个完整的立意。
    对句,基本就是这么三种应对的方式,至于选取哪一种方法来应对,见仁见智。

    不少头友连《联律通则》六要素都不明白,就去对人家的对联。有的出联的出了上联就不管了,有的应酬两句,并不指出毛病。
    很多人就是图个玩儿,规则不规则的,不管。
    其实,你的时间终究也耗进去了,干吗不学点知识呢?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你的七大姑八大姨的过大寿,你一高兴,写副对联贺寿,没成想被一个高手碰见了:咦!这对联写的有问题!不尴尬吗?
    或许你会说,咱水平不高,不出手。其实,人都有表现欲,要不,干吗去对人家的对联?
    再者,人但凡有点儿小学问,容易骄傲,爱卖弄爱表现。这是人的共性,没贬义。
    所以,踏踏实实学点儿真学问,没坏处。

    下图,是头条上截下来的。浅作解析。

    “花容羞月色”是楼主的出句。看看对句:
    荷艳水中景
    花容,是偏正词组。什么容?是花的容。羞是动词。
    荷艳,是主谓词组。荷怎么了?它是主语,后面跟动作,跟状态等。那么,它和花容,偏正词组是不能对的。
    “羞月色”,是动宾词组,以动词“羞”带动后面的宾语。看看对句“水中景”,这三个字是个简短的表述句,是偏正结构的词组。哪里的景?是水中景。和“羞月色”完全对不上。
    花容羞月色
    这个出句表达的场景是有月色的夜晚,有花。花很美,竟至于羞了月色。意境朦胧,唯美。
    这样的对句,以正对为佳。勾画出另一种场景,和出句和谐统一,传达一种完整的美。

    我试对为:
    花容羞月色 (平平平仄仄)
    桂影动闺情 (仄仄仄平平)
    不敢说高明,至少很工。
    上图中,楼主照样给应对者点赞,送花,不指明。
    或许,这是聪明之举。你说破了,人家面子上过不去,再不来了。
    这并非危言耸听,我指出过别人的错误两次,给果人家对我取关。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种小心胸永远也成就不了大学问。
    当然了,人家会说:本来就是玩玩,谁想做学问?!
    那就各自安好吧。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贵阳圈 |网站地图

    GMT+8, 2023-10-5 11:17 , Processed in 0.1445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