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回复: 0

张灵普怎么死的,张灵甫是什么人(张灵甫被包围在孟良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8 06: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张灵普怎么死的】:张灵普怎么死的,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
  • 1、张灵普怎么死的
  • 2、张灵甫被包围在孟良崮,为何到死没等到救援?李天霞最终结局如何1、张灵普怎么死的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当场击毙张灵甫。
      张灵甫,又名宗灵,字灵甫,又字钟麟,汉族,陕西省长安县人,生于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 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1947年5月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华东野战军当场击毙,张灵甫阵亡后,蒋介石称其“杀身成仁,为党尽忠”,并亲自撰写祭文:“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蒋介石为其颁发第3号旌忠状,在南京玄武湖畔为其修建纪念碑,将山东蒙阴县改名为灵甫县,并将英国援助的1艘驱逐舰命名为灵甫号,台湾高雄县凤山市有张灵甫路,陆军军官学校内有张灵甫纪念馆。
    2、张灵甫被包围在孟良崮,为何到死没等到救援?李天霞最终结局如何1947年5月的孟良崮,张灵甫在最绝望的时候对近在咫尺的整编二十五师参谋长发出绝电:“我们已经决心成仁了……”,电文中的绝望和不甘之情十分浓郁。
    而对方的电文回复倒尽是鼓励,劝这位“国军名将”再坚持坚持:“张师长,你们务必再坚持下,我们师长在前面亲自督战,已经快拿下界碑镇了,即将给你们解围”。但是张灵甫到死都没能等到一兵一卒的救援,最终殒命孟良崮,使得蒋介石痛失一员悍将。

    孟良崮之战因为过于经典,在后世常常被提起,交战双方的指挥官又都是各自阵营里的拔尖人物,这也是一场被反复推演和复盘的战役,甚至还不断被拍成经典影视剧,比如《红日》。
    那么,为什么张灵甫被包围后,始终未能等到救援呢?所谓的“千里驰援李天霞”又有怎样的结局命运呢?

    一、孟良崮之战背景
    1947年初,蒋介石对我山东解放区采取了“重点进攻”架势,四十五万国军涌入了山东战场,陈毅老总则率领华东野战军退往沂蒙山,牵着敌军忽南忽北的运动。
    这一时段的国民党军已经改变了以往的战术,加强纵深密集推进,稳扎稳打,一直没能给解放军多少有利战机。为了应对国民党军队的战术改变,中央军委指示华野加强对整个战场的侦察,以主力大踏步后退的势态来诱敌深入,寻求歼敌良机。

    蒋介石、顾祝同等国军决策层看到解放军主力后退,就采取了“东压北挤”的策略, 以第一第二兵团北进,第三兵团东压。
    国民党的四十五万军队是以十七个师四十三个旅组成的三个主力兵团。但是担任右翼进攻任务的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却有些狂妄,不等其他两个兵团统一步调,就擅自以张灵甫的整编74师为骨干,在整编25师和第83师的配合下,从垛庄、桃墟等地进攻坦埠。
    张灵甫信心满满,为了争得头功,仗着精良装备轻敌冒进,孤军突进孟良崮一带。而华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和副司令员粟裕将军在完全搞清楚国民党军的行动方针和整编74师的动向后,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实施“中央突破,两翼钳制”的战术,吃掉这股精锐。

    二、张灵甫为何等不到救援
    在被优势兵力的华野团团围住后,张灵甫一开始并没有慌张,反而决定将部队拉上孟良崮。这是一记毒计,运用得当就会给华野造成重大损失,而一旦国军配合不力,整编74师就会陷入危险境地。
    当时的张灵甫是计划以整编74师为诱饵,将华野主力全部调到孟良崮,实现“中心开花”。蒋介石得知张灵甫上了孟良崮后,又惊又喜。认为给国军寻找了一个歼灭人民解放军陈粟部于孟良崮的大好机会,但同时也为张灵甫的安危感到担心,毕竟对方所处的境遇实在是过于危险。

    蒋介石当即就电告顾祝同,汤恩伯和张灵甫等人,赞同了张灵甫的作战思路,并下达命令:命令七十四师灵甫部坚守阵地,吸引人民解放军主力,再调十个师之兵力增援七十四师,以图里应外合,中心开花,夹击人民解放军,决战一场,歼陈粟大部或一部之兵力,一举改变华东战局。
    蒋介石谋求的是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改变整个局部战场的局面。但国民党军内部的倾轧和派系斗争使得他的设想落空,还损失整个74师。理论上,几十万国军都在孟良崮一百公里以内,急行军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在一天之内到达,这样就会形成对华野主力的反包围,华野腹背受敌之下战况很难说。
    但早在5月12日,汤恩伯下令全线进攻时,只有张灵甫向坦埠攻取,左右两翼黄百韬的25师和李天霞的83师都没有怎么动。黄百韬主力不动,只派了一个旅在距离74师十几公里的一个山头上观望。而李天霞更绝,只派了一个营在远离阵地外游弋,另外还有65师待在蒙阴根本没有发动。

    张灵甫气得大骂,但改变不了局面,李天霞与他是黄埔同学,二人素来就有仇怨,基本上是坐看张灵甫的表演,完全不愿意掺和。而汤恩伯虽然是兵团司令,但黄百韬是顾祝同的人,他不能完全指挥得动。
    所以面对张灵甫的报告,汤恩伯也是敷衍了事,他知道李天霞等人和张灵甫军衔差不多,都是中将,但张灵甫最受蒋介石宠信,又装备最好,几个人对他都有嫌隙,根本不会卖力。
    随着74师越打越靠前,张灵甫面临的是华野九纵这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再加上生力军的支援,整编74师一下子就感到了吃力,火速要求友军靠拢。李天霞回复说83师主力已经接近74师,不久就将汇合,但实际上却丝毫未动,黄百韬则称部队一直在向前挺近,没有后退。只是,这挺近的速度却堪称龟速。

    最终,整编74师退向了孟良崮,而李天霞在汤恩伯的严令下,也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了一小股搜索部队,还带上了步话机,伪装成该师十九旅的番号,对七十四师谎称是师主力,实则其主力早已向后方转移。
    得知真相的张灵甫不仅破口大骂,还说与李天霞不共戴天,如果能够度过此劫,第一件事就是找他算账。而眼看华野的包围圈越来越小,留给张灵甫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指挥不动部队的汤恩伯却还在给张灵甫打气,说已经命令第七军从界湖方向向孟良崮进攻,而第九、第十一师也从蒙阴向东向张部靠拢。
    只是,国民党军派系林立,又互相倾轧,常常互相猜忌,不服从调度,正如后世形容的是“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张灵甫最终没能等来任何一支援军。

    三、李天霞晚年的悲惨结局
    战后,李天霞甚至还被气急败坏的蒋介石下令就地处决。不过,蒋介石对于黄埔系向来是宽厚的,之所以下这样的命令,也是非常气愤爱将张灵甫的死,同时表达一种态度,做给他人看。
    29日,蒋介石又下令将李天霞押往徐州接受审判,此时的李天霞知道自己已经躲过了一劫,不会被处死了。再加上李天霞的一些活动和贿赂,三天后竟然还被授予了一枚三等云麾勋章,这就等同于免去了他的死罪。

    不仅如此,可能是因为国军阵亡或被捕的将官太多,也可能是国民党系统的糜烂,李天霞在半年后又被任命为第一绥靖区的副司令,还兼任73军军长。
    1949年撤退台湾后,李天霞再度遭到蒋介石的清算,由于其在守卫福建平潭时快速失守,被蒋介石新账旧账一起算,先判了死罪,又在他人的劝阻下改判为无期徒刑,后来改为十二年,再改为六年,直到最后被释放。

    此时昔日威风凛凛的将官已经失势,为了维持较为体面的生活,李天霞学别人做生意,却赔了个精光,无奈之下竟然还干起了诈骗勾当,最终东窗事发被判了近两年有期徒刑。这时候,再也没人给他求情了,而他的妻子也选择与他离婚。
    1967年,才六十岁的李天霞就患绝症死去,死前连想喝一口甘蔗水都未能满足,也算是晚景十分凄凉了。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贵阳圈 |网站地图

    GMT+8, 2023-10-5 10:39 , Processed in 0.1852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