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您好!欢迎光临尊龙凯时制药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以人为本    专心做好药 People oriented to concentrate on good medicine
        服务热线 0931-8509589
        1600_225px;
        新闻动态
        News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外媒 :新医改实施后在华跨国药企面临药价下降压力
        日期 :2017-05-19 来源 :医药网 作者:佚名 【打印】
          英媒称 ,在华药企在产品定价方面承受着压力,中国增加可报销药品和加快药品审批或有助于它们扭转销售增长放缓局面。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17日报道,在中国市场上正承受定价压力的世界各大制药公司希望,中国扩大药品准入并加快审批流程将有助于它们提高销售额。

          QuintilesIMS的数据显示 ,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2016年销售额达1167亿美元。但是,公共医疗保险的普及使省级政府在药品定价上获得了更大权力。

          报道称 ,多家公司报告在华销售额增长放缓甚至下降 ,比如默克今年第一季度在华销售额下降了3%。阿斯利康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其在华销售额增加7%至7.82亿美元 ,相比之下,2016年和2015年的销售额增幅分别为10%和15%。赛诺菲表示,2016年其在华销售额增长9%,约为上一年增速的一半。

          葛兰素史克认为,今年第一季度其“成熟”产品在华销售额下降5% ,部分原因在于其肝炎药拉米夫定在中国面临竞争压力。去年其在华销售额就已下降了12%,该公司认为原因在于“包括降价在内的医疗改革”。

          报道称 ,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遇到困难 ,核心原因是本世纪头十年初建立起来的那种模式已经瓦解。在那种模式下,中国允许外资药企以较高价格销售已过专利保护期的品牌药品,这类药品的价格常常是普通药品的3至5倍。

          但是,2011年以后,伴随着公共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这块市场开始萎缩(纳入公共医保的药品最高可报销80%费用)。公共医保体系中包含招标流程,在这个环节药企和省级政府以谈判方式确定药价。自那时以来,由于每个省都把其他省份商定的最低价作为谈判起点,药价有所下降。

          报道称,中国80%以上的药品销售额来自公立医院,过去一年里北京方面颁布了新政策,禁止公立医院将它们所分销药品的价格定得过高 。

          经费不足的医院想方设法以比各省定价更低的价格采购药品 ,从而弥补收入减少 。北京大学卫生经济领域的专家刘国恩表示,这导致上述政策成为促使有关方面在谈判中尽量压低药价的激励因素。

          医疗改革对药企而言的确存在一个亮点:政府分担医药费降低了患者负担,让更多人用得起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药品。

          2017年2月,中国决定在原有的约1200种可报销西药的基础上新增130种可报销西药。跨国公司盛赞这一调整将能增加它们药品在中国的使用 。

          不过 ,纳入药品目录也伴随着定价压力 ,葛兰素史克去年将其肝炎药韦瑞德在中国的价格降了三分之二,阿斯利康则把抗癌药易瑞沙的价格降了一半。

          报道称,去年 ,多数跨国公司在华销售额的增幅都超过中国总体药品市场的增幅,后者只有1%。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变得更加富裕 ,中国爆发了新一波慢性病,跨国公司的产品更适应这种变化。赛诺菲就表示,其肿瘤学部门是去年的在华业绩明星。

          药企还把希望寄托于能大幅加快药品审批流程的监管规定草案 。在中国,药品审批流程可能会比欧美多5年之久。拟议中的新规提出取消药品境外临床试验进入后期阶段才能启动在华审批流程的要求。

          赛诺菲新兴市场部门主管奥利维耶-沙尔梅表示 ,这一拟议中的规定将意味着,药品在中国能够与在发达经济体“几乎同时”推出 。“随着中产阶级越来越富有……他们希望确保能用上最具创新性的药品 。”

          不过,在这方面药企同样将面临定价压力。中国国务院已表示 ,新药通过审批的一个前提是承诺在中国销售的“价格不高于原产国或我国周边可比市场价格”。

          中国卫计委表示 ,今年将就45种主要处于专利期的药品展开降价谈判 。

        Copyrights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尊龙凯时制药 陇ICP备05004876号
        设计制作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