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您好 !欢迎光临尊龙凯时制药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以人为本    专心做好药 People oriented to concentrate on good medicine
        服务热线 0931-8509589
        1600_225px;
        新闻动态
        News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走近中药 :认识一下祛风胜湿的豨莶草 ,除了关节炎之外,还有哪些功用特点要掌握?
        日期:2024-07-26 来源 :百家号 作者:笑妈养生分享 【打印】

        豨莶草这个名字似乎知名度不大 ,但对中草药有所接触的朋友都知道 ,豨莶草其实是一味古老、且比较常用之品,早在《名医别录》里就有它入药的记载,并被列为“下品”。

        同时 ,豨莶草也像其他中药一样有多个别名,比如:黏糊菜、绿签草等等,但历代医家用得最多的还是豨莶草这个大名。

        从植物属性来说,豨莶草属菊科植物,入药者是豨莶 、腺梗豨莶 、或者少毛豨莶的全草 ,以往都是野生品,现在也有栽培 。

        现代植物学发现,豨莶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地面茎高达一米左右,上端部分分枝多呈复二歧状,表面密披短柔毛。对生纸质而三角状卵形的叶子 ,边缘有不规则的浅裂或者粗齿 ,两面都分布有柔毛 。

        豨莶草还有头状样的花序,多数开在枝端排成具叶的圆锥形,花梗大概在2到4厘米长,同样也密披短柔毛;总苞为阔钟状,结出的瘦果呈倒卵形,表面有四棱。

        腺梗豨莶和豨莶区的外形稍微有点不同  ,其茎干多有分枝,有紫褐色的纵棱,也分布有柔毛和糙毛。卵形的叶对生 ,头状花序、花梗较长,密生腺毛。

        豨莶草的产地分布很广,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出产。它的茎干比较脆而且容易折断,断面为黄略色,叶片也基本破碎,气味较小,味道稍微带苦,入药者以叶多、枝柔嫩 、颜色青绿而不带根须者为佳。

        现代科学发现,豨莶草的主要成分为豨莶苦味甙,以及一些生物碱。这些生物物质有一定的降血压、祛风湿作用,这一点和传统本草的认识是基本吻合的 。只是古代本草家还认为,豨莶草还有一定的益气明目、燥湿养血之功,暂时还没有确认是何种物质有关 。

        传统本草家认为 ,豨莶草性味苦寒,能入肝肾二经,主要就是能祛风胜湿、强筋壮骨,此外还有一定的益气明目作用。其炮制非常简单,采集后洗干净切段即可 。

        综合历代医家对于豨莶草的运用,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

        1 、风湿痹痛:

        这是豨莶草最常用的一个功用,由于它能祛风胜湿而强筋壮骨,对于各种风寒湿邪阻滞经络而致的风湿痹痛,是用得比较多的,代表方剂有豨莶丸、豨桐丸等等。

        其中,豨莶丸适合长期慢性发作的风湿痹症 ,以各类关节问题比较合适。而豨桐丸则更适合一般性的风湿痹症,以筋骨酸痛为主要不适 。

        2、镇肝定风:

        近现代中医发现 ,豨莶草还有一定的调控血压之用,这一点和中医的“镇肝定风”非常吻合。如头昏头晕伴有四肢麻木 ,腰膝酸软乏力,豨莶草可以和夏枯草 、钩藤等配伍。

        同时,这里介绍一下几个和豨莶草相关的常用方剂 :

        1、豨莶丸 :出自宋代朱肱编撰的《南阳活人书》 ,组成包括组成 :豨莶草、白芍药、熟地黄、川乌头 、羌活 、防风,主要针对风湿痹证、以及白虎历节 。

        2、豨桐丸 :出自清代毛世洪编撰的《济世养生集》,组成包括:豨莶草、臭梧桐两味,主要针对风湿筋骨疼痛之症 。

        3、豨夏丸:这是一个年轻的方剂,由当代中医所创 ,组成包括豨莶草、夏枯草 、龙胆草三味,适合上肢为主的风湿痹症 ,以及伴有肝风内动之证。

        最后,就豨莶草的辨识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1、在广东、广西两地民间,有一种叫做豨莶草的草药,其植物属性为唇形科植物防风草 ,和传统的豨莶草功用差别巨大 ,切记不能混淆 。

        2 、在云南昆明等地 ,也有以唇形科植物糙苏当作豨莶草使用的做法。也和传统豨莶草有区别。

        Copyrights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尊龙凯时制药 陇ICP备05004876号
        设计制作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