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您好 !欢迎光临尊龙凯时制药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以人为本    专心做好药 People oriented to concentrate on good medicine
        服务热线 0931-8509589
        1600_225px;
        新闻动态
        News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新冠患者复阳谜局:有人不产生抗体,病毒或慢性携带
        日期:2020-03-13 来源 :医药网 作者:医药网 【打印】

        “明显吸收 ,是指吸收到什么程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名放射科医生告诉澎湃新闻,不同的人吸收肺部炎症的能力不同,有的人需要很长时间。没有客观标准和量化指标,诊断就主要靠医生的经验。

        王伟透露,他所在医院2月份床位紧张,为加快周转、提高收治能力 ,病人只要达到出院标准 ,都被放出院了。

        “你不让他出院,其他的患者谁来救助 ?需要多方面权衡。”一位受访医生对澎湃新闻说,早期患者多 ,诊疗标准中“明显吸收”“明显改善”给予医生一定的灵活性。

        但王伟发现,他所在医院的患者出院时,有的还在吸氧 、走路都费劲,有的症状很明显、需要治疗,有的患者肺部在他看来没有明显好转 。“出院标准太宽泛了 。”他觉得 。

        这就导致,有的出院病人的临床症状比新入院的轻症病人还要重 。若他们出院前的核酸检测为“假阴性”,“复阳”的风险会很大。

        王伟接诊过从其他定点医院出院的病人,由于“没完全好就被放出去了”,出院后症状加重,再次入院 。

        不过,到2月下旬,病人减少 ,他们医院开始延长部分病人的住院时间 。

        另一位受访医生表示,现在,他所在医院会让一些使用过激素、年龄大 、恢复慢的病人晚点出院 ,多观察一段时间 ,避免出院后“复阳”。

        张笑春告诉记者,医院执行的标准比国家诊疗方案中的更细化 。以她所在的中南医院为例,现在要求患者急性炎症完全吸收、连续5次核酸阴性才能出院。

        据《南方周末》报道,广东省为了方便一线医生衡量和判断肺部情况,将出院标准中规定的肺部炎症“明显吸收”量化为至少恢复50%。

        但张笑春认为 ,影像上不好定量,每个人体质不同,有的肺部病变恢复50%,不会出问题 ,有的恢复90%也有可能还会反复,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添加“抗体检测”

        3月4日发布的第七版诊疗标准中,首次加入了抗体检测。

        确诊标准中新增: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增高。疑似病例排除需满足: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且发病7天后IgM和IgG抗体仍为阴性 。

        患者感染病毒后,体内一般会产生IgM和IgG抗体。IgM抗体是人体感染病毒后最早出现的抗体,一般感染后3-5天后产生 ,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疾病康复后很快消失。

        IgG抗体是具有保护性的抗体,感染病毒后2周开始产生 ,持续时间较长 ,有可能终生携带,表示已经感染过病毒。IgG数值越高,表示抗体越多,对病毒的抵御能力越强 。

        通过抗体检测可以判断体内是否出现了新冠病毒抗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李艳向澎湃新闻介绍 ,IgM和IgG抗体均为阴性 ,表示没有感染,或感染了未产生抗体;均为阳性 ,表示新近感染过,体内还有病毒;IgM是阴性、IgG是阳性,表示患者在康复期,已产生抗体 ,是最安全的。

        李艳说,他们医院起初是被感染的医生做抗体检测的志愿者,每三天抽一次血,观察抗体检测的规律,医生们很愿意参加。评估结果也挺好,目前已经开始在入院病人的筛查中使用 。

        与核酸检测相比,抗体检测采样方便,只需抽血,十几分钟出结果;而且 ,只要血液中有病毒 ,就可以检测出来,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比较小 ,可以弥补核酸检测的不足,对病人免疫力的评估和诊断都有帮助 。

        一些医院也开始对出院患者使用抗体检测,避免核酸假阴性现象 。

        3月3日,武汉市江岸方舱医院接到市防疫指挥部通知,为减少病情复发,达到“零回头”目标,将对所有拟出院患者抽血加做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病人完全康复出院。

        李艳解释 ,IgG大于IgM数值的4倍 ,说明患者产生了很强的抗体,恢复得非常好,再加上两次核酸阴性 ,“(出院)一点问题没有。”

        对部分复阳患者做抗体检测后 ,李艳发现,他们基本都有抗体,但数值不高,免疫力相对较弱。

        “现在到了疫情中晚期,隐性感染过的病人应该已经产生抗体了 ,可以对新入院病人都做抗体检测,排查一下 。”李艳建议。

        张笑春也建议 ,抗体检测的敏感性达到了核酸检测敏感性的前提下,可以将抗体检测纳入出院标准,但是不能要求必须满足抗体检测阳性的标准 ,因为有少数患者可能无法产生抗体。

        她认为,加上抗体检测后 ,5条出院标准中患者满足4条,就可以出院。

        不过,目前抗体检测技术尚未成熟 ,试剂盒刚研制出来不久,还有待改进。此外,每个人产生抗体的时间 、数量不同,诊疗方案中很难给出绝对的答案。

        慢性携带的可能

        “复阳”有无可能是患者出院后被二次感染?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说,康复者马上再感染,有违病毒学和免疫学基本原理 。人体对抗病毒靠免疫反应,免疫反应产生后再遇到病毒会被激发,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消退。至少6个月 、一年内不会再受感染 。

        “从SARS的经验来看 ,绝大数人都能产生抗体 ,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但不排除有的人出院时还没产生抗体,出院之后病情反复。”郭威向澎湃新闻分析。

        个人年龄、饮食习惯、睡眠、身体状况等会影响免疫力,进而影响抗体的产生。医生往往会建议病人吃鸡蛋、喝牛奶,补充维生素 、高质量蛋白质,提高免疫力。

        但李艳发现,有的病人临床恢复得很好,5次核酸都是阳性,就是不产生抗体。

        她的一位同事,50多岁,和妻子都感染一个月了 ,核酸检测为阳性,没有临床症状,肺部只有很少阴影,一直没有测出抗体。两人每天吃10粒维生素 、补充高蛋白营养,年纪轻一些的妻子终于出现抗体了 ,但同事自己还没有 。

        “这个病毒有点诡异,有人不产生抗体,但会发病;也有人不产生抗体,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李艳说 ,病人如果其他指标都符合出院标准,但是不产生抗体 ,现在也不会让他出院。

        张笑春同事的经历更波折。这位同事30多岁,2月前感染了新冠病毒,住院一周左右,肺部炎症吸收干净,两次核酸检测阴性,无临床症状,出院了。

        出院20天后,核酸复查为阳性,被送到隔离点隔离 ,期间也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几天后复查,转为了阴性 。等到14天隔离期快满时,复查又变成了阳性 ,“搞得大家很郁闷 ,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让他在隔离点住着 ,直到核酸连续为阴性,或者检测到抗体。”

        张笑春说,不产生抗体或者产生抗体比较晚的患者 ,出院后 ,一旦免疫力下降,无法抵御病毒,就容易出现病情反复,体内病毒量增加,这时候,再做核酸复查,很可能会复阳。

        张笑春强调,病情反复不能算作“复发”,但“同一种病毒反复 ,也可能有传染性”。

        为避免患者病情反复传染人,第六版和第七版诊疗方案中,均提出出院患者隔离,并进行健康监测。

        3月3日 ,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的两位研究员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发表论文,称新冠病毒已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两个亚型,两个亚型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同一时间 ,《印度教徒报》报道,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表示新冠病毒正在发生变异。巴西研究人员也发现,国内2例确诊病例 ,一例与德国发现的病毒、一例与英国发现的病毒相似 。

        目前国内关于新冠病毒是否发生变异 ,尚无定论。军队前方专家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专家刘又宁在央视节目中说,“从临床上来看,看不出病毒已经有变异了。”

        郭威担心 ,现在有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有两种型别,患者出院后 ,若体内抗体无法抵抗另一变异病毒的侵袭,可能会再次感染 。

        此外 ,新冠病毒是否将发展成慢性携带病毒,也引人关注 。

        2月19日,王辰院士接受《新闻1+1》采访时提到,SARS病毒的传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强,不易存活和持续传播,因为它要是把宿主杀死了 ,它自己也不在了。新冠病毒有可能会转成慢性,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 ,“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123
        Copyrights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尊龙凯时制药 陇ICP备05004876号
        设计制作

          XML地图